6條越江隧道貫通 見證武漢地鐵實力質的飛躍
2018-06-08 10:14:43 來源:長江日報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武漢地鐵7號線三陽路長江隧道使用了超大直徑盾構機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開掘三陽路長江隧道的“三陽號”始發(fā)場景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三陽路長江隧道剖面圖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隧道內(nèi)部結構施工中

 

    長江網(wǎng)訊 

  小試牛刀

  驚險中突破長江天塹阻隔

  作為武漢的第一條地鐵,2號線在穿越長江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當時國內(nèi)地鐵施工多個第一:第一條穿越長江的地鐵隧道;國內(nèi)最長地鐵區(qū)間,一次掘進3100米;國內(nèi)埋深最大、水壓最高的地鐵隧道;國內(nèi)第一條在江中修建帶泵房聯(lián)絡通道的隧道工程。

  這條越江隧道的貫通,在當年是武漢的一件城建大事。那時,武漢地鐵建設剛剛起步,各方面經(jīng)驗和現(xiàn)在相比都有較大差距,遇到棘手的難題時,還不得不依靠“外援”。

  一位參與過當年隧道建設的技術人員說,在2號線越江隧道建設過程中曾經(jīng)遇到過障礙物,將盾構機擋在了掘進的路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德國專家被請到武漢,消除了前路上的障礙物。

  2014年,當4號線越長江隧道與復興路車站相接處連續(xù)遭遇3次涌水險情,700余名地鐵英雄關鍵時刻搶險攻堅,打了一場漂亮的地鐵越江隧道保衛(wèi)戰(zhàn)。

  3次險情中,一次比一次兇險,其中第二次險情涌沙總量高達150立方米,附近地面2小時內(nèi)就沉降了10厘米。第三次險情出現(xiàn)時,隧道頂部管片發(fā)出異響,局部迸裂,不少工人驚慌失措,開始往隧道外奔跑。關鍵時刻武漢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在現(xiàn)場立即穩(wěn)住施工隊伍,此后緊急調用方木,搭成塔狀支撐,撐住管片,保住了隧道。

  在不斷摸索中,武漢地鐵順利完成了跨越長江天塹的兩次大考,新華網(wǎng)曾發(fā)文標示,以武漢地鐵4號線越江隧道貫通為表示,顯示了中國越江隧道建設技術邁向成熟。

  驚心動魄

  攻克泥巖地質難題

  3號線和6號線是兩條穿越漢江的地鐵線路,在越江隧道建設過程中,曾遭遇過泥巖這種地質難題。武漢地鐵在沒有經(jīng)驗可以參考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攻關,攻克了上述難題。

  2015年4月,3號線越江隧道盾構機掘進速度突然迅速下降,最低時每分鐘只能掘進5至10毫米。當施工人員檢查刀盤時不禁驚呆:刀盤九成以上的刀孔和開口被泥餅糊住,刀盤面板中心位置完全堵死。

  經(jīng)過多次嘗試開倉清理泥餅后,技術人員發(fā)現(xiàn),泥餅是由泥巖遇水劇烈膨脹后形成的,僅僅依靠人力清理,將耗去大量時間,無法保證3號線按時開通。于是,武漢地鐵集團廣發(fā)“英雄帖”,并根據(jù)專家意見和土體成分配制出了最合適的分散劑“溶化”泥巖,同時改進設備,對刀盤進行邊掘進、邊沖洗。同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高頻率的常壓進倉清理泥餅。在多措施綜合作用下,盾構機從最慢時的每分鐘掘進5毫米提升至20毫米,速度提升了四倍,確保了隧道按時貫通。

  6號線越江盾構機即將始發(fā)時,機器前部就有針對性進行了相應改裝,相關藥劑也更有針對性,這對提升工程效率、保證線路按時開通起到了關鍵作用。

  追求卓越

  超大直徑盾構隧道平安貫通

  在相繼取得一系列成果后,武漢地鐵集團并未停下前進的腳步,集團上下將目光瞄準了技術難度更大、經(jīng)濟社會效益更高的超大直徑盾構隧道上。

  最先得到突破的是8號線越江隧道。這條隧道在長江二橋上游約450米處下穿長江,越江隧道區(qū)間全長近3.2公里,隧道直徑12.1米,相當于四層樓高,它也是國內(nèi)直徑最大的單洞雙線地鐵盾構隧道。這條隧道還創(chuàng)下了3項全國新紀錄:直徑最大的單洞雙線地鐵盾構隧道,交通盾構隧道中首次設置二襯結構、常壓下滾刀與齒刀互換技術,而且施工過程安全、零事故。

  與8號線隧道相隔不遠的7號線三陽路長江隧道則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這是世界上首條公鐵合建的盾構法隧道,2016年國慶節(jié)期間,中央電視臺《超級工程Ⅱ》紀錄片第一集《中國路》就曾重點介紹過這一工程,并獲得了海內(nèi)外觀眾和網(wǎng)友的高度關注和肯定。

  世界級的工程也對應著世界級的難度:總重量達到4400噸左右的盾構機,全長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167米;隧道斷面達到195平方米,是2號線的6倍多;隧道挖掘出來的土方約有100萬立方米,出土量相當于建造一座上海金茂大廈的建筑體量;1360米長的“泥巖+礫巖”復合地質讓盾構機舉步維艱,最慢時掘進速度僅為每天1環(huán),長度只有2米……

  參建人員回憶,“泥巖+礫巖”復合地質如同“鉆石層”和“年糕團”,一方面快速磨損盾構機的刀具,另一方面又結成泥餅貼在刀盤上,如同將年糕團糊在刀具上,大大增加了盾構機地下切割的難度。“鉆石層”和“年糕團”分布的斷面最寬處超過了13米,超過了盾構機八成面積,讓掘進速度大大下降。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項目部不僅頻繁更換刀具達到四五千把之多,而且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總結施工經(jīng)驗,最大程度處理掉盤結于刀盤上的泥餅,最終讓盾構機脫困,實現(xiàn)了隧道平安貫通。

  軌道交通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武漢地鐵日均客流量

  突破300萬乘次

  目前,武漢市軌道交通共有1、2、3、4、6、8、機場線和陽邏線8條線路,運營里程達到237公里,日均客流超300萬乘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比重達38%,承擔過江客流達40%。

  讓市民乘車舒適,為城市文明添彩,一直是武漢地鐵集團思考的問題。2015年3月,武漢地鐵部署開展“微笑服務”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力圖打造良好的窗口服務形象為文明城市增色添彩。專門出臺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方案、考核獎懲辦法、評定星級辦法等文件,從制度上讓員工在服務質量、業(yè)務素質及民主支持度等方面展開公平的服務水平競爭。今年3月,武漢地鐵“微笑服務”獲評中國運輸領袖品牌。

  在為城市提供優(yōu)質的軌道交通服務的同時,武漢地鐵努力增加地鐵的文化內(nèi)涵。2012年,武漢地鐵依托軌道交通這一公共出行流動平臺,面向廣大市民群眾提供豐富的閱讀及學習資源,打造地下公共文化空間,形成書香與地鐵共延伸、全民廣泛參與閱讀的良好氛圍,并助力武漢讀書之城和學習型城市建設,重磅推出“書香地鐵”品牌。與此同時,武漢地鐵集團致力于把地鐵打造成藝術宮殿,讓每一條地鐵、每一座地鐵站,都成為展示武漢城市形象和地鐵形象的窗口。3號線中央商務區(qū)站、6號線漢正街站和8號線竹葉山站等,都已經(jīng)成為了城市的全新景觀。

  在做好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的同時,武漢地鐵集團還對地鐵沿線站點及周邊打包土地進行有序開發(fā),對站點、車場和周邊區(qū)域(含地下空間)進行綜合開發(fā),現(xiàn)有打包土地92000畝,規(guī)劃開發(fā)項目總建筑面積達2826.9萬平方米,資源經(jīng)營創(chuàng)立了地鐵“匠心”系列商業(yè)品牌,已陸續(xù)開業(yè)兩批相關商業(yè)體項目,開啟了“地鐵商業(yè)+城市商圈”的時代。武漢地鐵通過對土地資源和物業(yè)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實現(xiàn)對建設和運營的反哺,促進軌道交通可持續(xù)發(fā)展。

  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國際論壇

  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國際論壇是武漢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高端國際論壇,由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xié)會設計咨詢專委會、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旨在研究總結國內(nèi)外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關鍵技術。

  本論壇以“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建設和運營管理”為主題,分設建設分論壇和運維分論壇,依托即將建成通車的世界首條超大直徑公鐵合建盾構隧道——武漢地鐵7號線三陽路越江隧道工程,為從事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研究的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探討前沿技術、展示先進工程設備、促進學術成果產(chǎn)業(yè)化合作的平臺。

  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國際論壇于2018年6月8日至6月9日在漢舉行,其中8日上午舉行主論壇主旨報告,屆時將有多位國內(nèi)外院士和國外軌道交通領域專家發(fā)言,武漢地鐵集團等建設、設計和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也將分享越江隧道建設的心得體會。8日下午,兩場分論壇同時舉行,多位專家和學者將登臺發(fā)言。9日,參會專家還將前往武漢地鐵7號線三陽路長江隧道現(xiàn)場觀摩。

  撰文:張晟 王桂蘋 常敏 袁永華 圖片均由武漢地鐵集團提供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