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吟詩歌|風騷嶺上烏桕紅
2024-10-23 11:43:00 來源:極目新聞

我的老家風騷嶺是坐落在大悟三里城的一個小村莊。

風騷嶺又名烏鞘嶺。小時候,風騷嶺上常見到一種烏梢蛇,一直猜想,烏鞘嶺是不是和烏梢蛇有關,不得而知。

登嶺遠望,風騷嶺就像一條巨龍,頭西尾東,東高西低,蜿蜒曲折,此時不難理解了。

貧瘠的山嶺很難長出經(jīng)濟林,但有一種樹在嶺上扎下了根,不斷繁衍,最后長滿了整個山嶺,那就是烏桕樹。

烏桕在鄉(xiāng)親們嘴里就是“油籽”,看起來老態(tài)龍鐘,樹皮粗糙、黝黑,就像老農那雙飽經(jīng)風霜的手。沒有美感,但它淳厚、樸實而不張揚。

它生命力頑強,田間地頭、路邊、房前屋后都有它的影子。在童年,迷戀著烏桕樹,有烏桕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樂園。每次玩耍,母親要在灣頭喊上半天才極不情愿在回家。

春天一到,深褐色的烏桕樹在忍受了寒冬的折磨后,終于伸伸腰,舒活舒活筋骨,煥發(fā)出盎然的生機。

心形的葉片慢慢在春風中伸展開來,此時雖然沒有蜂圍蝶陣的喧鬧,但那嫩黃色的葉片卻是孩子們的最愛。摘下一片葉子,輕輕一折,放在嘴邊用力一吹,就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那聲音在春天里悠揚著,成為孩子們集會的號角。

夏天,烏桕樹的葉子是翠綠濃密的,陽光都照不透。盛夏時節(jié),驕陽似火地烤著大地,那些經(jīng)受不住炎炎烈日考驗的草木,一個個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烏桕樹撐開巨大的綠傘,樹葉密密麻麻,男孩子都喜歡爬上去捉迷藏,女孩子就在樹下玩耍。

樹上有種叫“洋辣子”的毛蟲,綠中帶黃,全身長滿毒刺,讓人不敢觸碰。捉迷藏時不小心碰觸到了,皮膚立即紅腫、疼痛、瘙癢,異常難受。男孩子都像勇敢的士兵一樣,誰都不怕疼。隨便摘幾片烏桕葉,用力在手上搓上幾個回合,敷在紅腫處。清涼的葉汁,便可立即止痛消腫。

玩累了,隨地一躺,或斜倚著烏桕樹,看天上云卷云舒,聽樹上蟬鳴悠悠,是何等的愜意。有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陣雨,孩子們趕緊躲到烏桕樹下。一會兒雨停日出,孩子們像一只只小鴨子,抖抖身上的雨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心地笑著。

最美還是秋天的烏桕樹。葉子一天天變得五彩斑斕起來,有的綠中泛黃,有的黃里透紅,有的紅得發(fā)紫,它的顏色隨季節(jié)層層遞進,“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美景也就渲染了整個風騷嶺。深秋時節(jié),烏桕葉在風中紛紛落下,覆蓋在綠色的莊稼上面,雪白的籽粒掛在樹枝上,引來一群又一群鳥雀啄食。

立冬時節(jié),桕葉紅了,仿佛燃起了千百支火炬,燒紅了天,燒紅了地。

粗糙黝黑的樹皮,裂成一塊又一塊的,就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站立在寒風中。這時的烏桕樹,像淳樸的鄉(xiāng)親,把累累的果實,無私地奉獻出來。

烏桕子掛在枝頭,深褐色果皮裂開后,露出的白色“油籽”,它們三三兩兩抱成一團,飽滿而潔白,就像冬天里的白梅花。此時,風騷嶺上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鄉(xiāng)親們用竹竿綁上鉸刀,將果實累累的枝條鉸下,摘下白色的果實,把樹枝捆好挑回去當柴燒。

聽長輩說,那些油籽可以榨油,做肥皂、蠟燭,回去一曬一家人過年的新衣就有了著落。

孩子們也像鳥兒覓食一般,在草縫里尋找遺落的油籽,悄悄放進口袋,拿去換零花錢。最多時有幾元,這對于孩子們已經(jīng)是天文數(shù)字,足足讓人高興好長一段時間。

如今,風騷嶺的村民富了。爬樹鉸油籽的日子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了,昔日的烏桕樹早已不見了蹤影,代替它的是寬敞的道路和茂密的油茶林。

一棵棵被砍倒的烏桕,變成一堆一堆的劈柴,燃盡了烏桕樹最后的美麗,也灼痛了我的心。

沒有烏桕的風騷嶺,空曠了許多,也寂靜了許多。烏桕在我心中已成為一種思念,一份鄉(xiāng)愁。

如今,大悟每年都舉辦紅葉節(jié),但總感覺沒有兒時在風騷嶺見到的紅葉,那么濃烈那么富有層次感。每每這時,記憶如風中的紅葉,紛紛落下。

幸好鄉(xiāng)村振興的號角已經(jīng)吹起,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又將迎來新的春天。

希望不久的將來,風騷嶺上又是一片烏桕紅。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