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位來自中法兩國的女藝術家攜手將“玫瑰之路”展覽帶到了位于上海的百年建筑西摩公館。參展者瑪蓮娜、閃閃、三恩和孟昕月的作品風格迥異,都如同綻放的玫瑰,散發(fā)出獨特魅力和情感。
瑪蓮娜(MarineCalamai)是一位法國當代藝術家,2015年起定居上海。她的藝術實踐位于當代藝術與設計的交匯處,表現出強烈的跨學科特征,將藝術、哲學與科學緊密結合。她的創(chuàng)作探索了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之間的對話,巧妙地在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之間取得了平衡。她在創(chuàng)作中重新詮釋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材料和技法,將其融入現代的創(chuàng)作語境中。這種做法使她的作品在保持中國傳統(tǒng)藝術氣息的同時,又因其當代的藝術手法和主題呈現出微妙的陌生感。
瑪蓮娜展示的作品是她以珊瑚為主題的項目的一部分,聚焦語言與生態(tài)學的問題,如珊瑚的語言和珊瑚礁的生態(tài)狀況。通過這些作品,喚起人們對當下珊瑚生存危機的關注。她認為,藝術的功能在于作為人與當代議題之間的媒介或接口,引發(fā)觀眾對這些問題的深思。
三恩是一位當代青年藝術家,畢業(yè)于美國南加州大學。2022年開始投入裝飾畫和藝術衍生品,其作品不僅僅是裝飾品,也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思想的表達。作品為空間注入靈魂,為生活增添色彩。正如此次的展品,三恩在紫霞絢爛的時刻,被海邊的美景觸動。盡管覺得相機難以完整地還原眼中所見之美,但她依然憑借再次創(chuàng)作攝影作品,去重現那個只屬于自己的美麗世界。
三恩展示的作品是布面數碼作品《紫韻云境》。當她抬頭望見天空的瞬間,仿佛所有的色彩都洶涌歸來?!案袆优c喜悅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那想要快速記錄的急切心情,恰似平靜的海面陡然泛起的一絲漣漪。這細微的一瞬,只要緊緊抓住,便足以讓我們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彼M恳晃挥^者都能從這些作品中,體會到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稍縱即逝。
孟昕月,來自上海,是一位結合新工筆水墨和數字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孟昕月力求用穩(wěn)定恒久的材質,如礦石、金銀、貝殼等,繪制脆弱、轉瞬即逝的主體,以這種鮮明的對比,反映當下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思考時間與生命的概念。她專注描繪“向善向上的美好事物”去對抗多變、矛盾的世界,和社會中的負面情緒。她為展覽帶來了《美好祝福|必有祥瑞》,作品通過“千層暈染”,層層疊加展現豐富的層次感。
與孟昕月不同,閃閃的畫作色彩鮮明、思緒繁雜、情感強烈、表達直率。具有沖擊力的畫面是她呈現理想的世界的方式,也是她對想要探索的這個世界的致敬。閃閃在創(chuàng)作中,嘗試讓自己達到“觀念、文本、表現形式”的感官統(tǒng)一,讓一個凡胎之人有機會通過壯大自身的感官定義“等身的藝術性”。
這次展覽選址西摩公館,其所在的陜西北路原名西摩路,西摩公館由此而名。西摩公館建于1924年,是外交家、法學家伍廷芳、伍朝樞所建的聯體別墅太平花園的一部分。
展覽由鄭陽擔任總策劃,他在開幕式上說:“巴黎有楓丹白露,上海有玫瑰西摩?!彼T钢蟹ㄖg的文化交流,會在這座百年歷史的西摩公館中綻放出更多光彩。
展覽期間,還會舉辦《藝術何以可能:意與藝的涌現》《珊瑚之聲:海洋精靈的呼喚與傳統(tǒng)藝術的交融》《輕看浮華:重尋幸福之匙》《回到中華文藝復興時代:人文藝術與未來》等文化講座,由四位藝術家分享她們的創(chuàng)作感受。
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