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鄂州鄉(xiāng)村斫琴師:商海沉浮到琴音雅韻,奏響梵舟琴坊古調新聲
2024-08-27 15:25:00 來源:極目新聞

新聞記者 趙德龍

通訊員 張曉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人們常用琴、棋、書、畫來展示個人文化素養(yǎng),古琴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8月24日,在湖北鄂州華容區(qū)鄉(xiāng)村,木屑翻飛的工廠內,斫琴師陳俊正一鑿一斧制作古琴。陳俊介紹,古琴制作需選材、斫制、上漆、調音等100多道工序,然而斫琴急不得,也急不來,必須用心在一鑿一斧中,方能打磨出歷史的遺音。

一張古琴斫三千多刀

走進華容區(qū)鄉(xiāng)村一處偏僻民房,一樓擺滿了木料,二樓墻壁上、房間內擺滿了古琴,這里是陳俊的家,也是他的古琴梵舟琴坊。

墻壁上掛的古琴

“這些木頭歷史悠久,有800年的,500年的,還有兩三百年的?!标惪≌f,這是他從全國各地收購的木料,也是古琴制作原材料,有的是老房子門板、房梁,有的是條案。

斫是刀斧砍、削之意,斤石組字音,古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玉應,斫琴是指古琴精工細作的一種工藝技術。陳俊介紹,古琴琴身由面板和底板組成,木料決定了古琴的音質,木料越老,質地越疏松,結構越穩(wěn)定,聲音越通透。

底板和面板材料

陳俊說著,用手敲擊不同木料,判斷聲音通透性,他說雖然這些老木頭看著像廢品,其實收購過來價格不菲,從木料的色澤來判斷歷史長短?!盎疽粌砂倌甑哪静某拾咨?,三四百年的木材則是紅轉黑色,四百年以上的木材則是黑色?!标惪≌f。

在加工房,陳俊拿起琴胚介紹,古琴面板為弧形,底板平直,借鑒天圓地方之意;古琴一端較高,代表高山,兩端用琴弦連接,寓意流水,這是中國人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審美追求。

古琴面板的弧形制作叫挖槽腹,是古琴制作的核心,魚腹狀的深長槽腹,是古琴的“共鳴腔”,槽腹沒有標準。因此,陳俊不得不挖幾刀,就裝上琴弦彈一彈,通過聽聲音再接著挖,慢工才能出細活,槽腹斫好需要三千多刀。

陳俊正在挖槽腹

挖槽腹的過程十分考驗耐心,更多憑借經驗和感覺,因此必須有好的心境。陳俊打趣說,業(yè)內都說斫琴有三不斫,日子不好、天氣不好、心情不好都不斫,有一定道理。

刀口推動,木屑卷起,日出又日落,槽腹在刀口和歲月沉淀中逐漸成形,槽腹斫好后,合上面板底板,再安裝琴弦,試音調音刷漆,完成上雁足、軫子、絨扣等一百多道工序,一把古琴才算做好,每道工藝都是講究。

陳俊介紹,琴身木胎是為了讓琴振動,木胎外面加灰胎(漆灰),是為了抑制琴的振動,古琴之中蘊含陰陽哲理,也是中庸文化的體現(xiàn),聽古琴可以讓人心安,還有聽琴治病的說法。

從商海沉浮到琴音雅韻

陳俊是鄂州本地人,早年在廣東發(fā)展,開過汽車修理廠,干過紡織,做過化工、貿易、建筑。40歲那年,他立志學習古琴制作技藝。

2013年,陳俊在廣州接了一個建筑項目,地點在深山,一年多下來,他愛上了深山生活,一次機緣下,聽到一首《心游太玄》古琴曲,從此愛上古琴。

“在深山生活了一年,和大自然接觸,我認清了自己,從此不惑?!标惪≌f,這首古琴曲好像讀懂了他的心事,他決定從此不再改行,專心做琴。

斫琴

斫琴先彈琴,學會了彈古琴,再遍訪斫琴名師,從網上看,聽業(yè)內人士介紹,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山西、陜西都有陳俊的足跡。

真正入門,是遇到一位香港師傅。陳俊回憶,這位香港人是個珠寶商,酷愛古琴,對古琴制作要求極高。兩人彼此之間從未師徒相稱,一切盡在不言中。

陳俊知道對方心性高,他懷著問道心態(tài),以學徒姿態(tài)向對方請教。誠意打動對方后,珠寶商很謙遜,說可以一起探討,言談之間毫無保留,陳俊找到了制琴關鍵,算入了門。

斫琴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得了技藝,陳俊渴望有獨立的空間斫琴,2020年他從廣州回到鄂州老家,在華容鄉(xiāng)野開辦了自己的梵舟琴坊。

陳俊家二樓,墻上掛滿了古琴,正廳南擺著古琴,當中擺著茶具,桌上是他前幾天采摘的蜜棗、荷花,自然詩意與古典韻味相映成趣。

今年上半年,陳俊在西安待了一個多月,當?shù)匾晃唤坦徘俚膸煾悼瓷狭怂墓徘伲屗跇I(yè)內小有名氣,也逐漸打開了市場。

據了解,近年來,古琴在國際文化藝術交往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漁樵問答》《平沙落雁》等名曲屢屢在東西方藝術的對話中奏響,古琴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這也讓陳俊看到了古琴未來發(fā)展的希望。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