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鄉(xiāng)解密《黃岡秘卷》,劉醒龍:用這本書致敬“我們的父親”
2018-08-28 09:12: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24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劉峰穎)900余年前,蘇東坡在此寫下前后《赤壁賦》,為黃岡留下詩意傳說;900余年后,一部《黃岡秘卷》為黃岡精神作了最新的注解。24日,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著名作家劉醒龍新書《黃岡秘卷》發(fā)布會在黃岡東坡赤壁景區(qū)二賦堂內舉辦。劉醒龍表示,這是一部為故鄉(xiāng)立風范、致敬“我們的父親”的書。6月,本書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發(fā)布會上,劉醒龍與著名文學評論家於可訓、《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黃岡師范學院教授夏元明、黃州安國寺住持崇諦對談黃岡文化。
  劉醒龍透露,此書的源起,有兩條脈絡。表面上的觸動來自上高中的女兒,她第一次到黃岡高中時,驚喜雀躍、遍告好友,這種朝圣之感讓劉醒龍發(fā)現(xiàn)黃岡高中已如此刻骨銘心地影響著這一代孩子。 而本書真正的源起則是對“我們的父親”的致敬。
  小說中的父親劉聲志也叫老十哥,是劉家大塆“最有出息的男人”。他自尊、頑強、堅定、果敢、大氣而又不乏細膩,既有黃岡人“一根筋”的性格,又有著傳統(tǒng)士人的“風骨”。劉醒龍曾表示,小說中不少細節(jié),真切地發(fā)生在自己父親及他的家庭與社會生活當中。他實驗性使用了“我們的祖父”“我們的父親”這一新的人稱。從詞意上看,“我們”既可以是特定的幾個人,也可以是很多人。不止是簡單寫祖父和父親,而是由他們漫延到上幾代人可以統(tǒng)稱的父輩。
  劉醒龍說,父親他們這一代人的理想和情懷,放在時間的長河里觀看,有著很大的不同。越是用心去寫,越是發(fā)現(xiàn)父親他們這一代,看上去平凡普通,貌不驚人,但在他們所面對的一百年里,其心其意,其行其為,遠比通常所見的那些膚淺文字來得深刻和高尚。而用“我們的父親”這樣的稱謂,也是為了表達作為后來者的“我們”,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尋根”,90年代的“寫實”,在又一個一百年的背景下,為“父親”樹一尊令我們問心無愧的文學雕塑,理應成為與“父親”最親近的“我們”的天職。
  於可訓將本書稱為才子之書、奇書,他談到,作者把對故鄉(xiāng)的理解、情感、記憶揉碎后,融入三本“秘卷”,這種寫法需要精密的構造、難度極大,“《黃岡秘卷》的家族敘事形式不在追尋家族的榮耀,而在表現(xiàn)劉氏先人的勤謹耐勞、忍辱負重、正直忠勇、執(zhí)拗端方的品質,這樣的家族敘事旨在追溯一種地方性文化的根”。劉瓊則認為:“值得尊敬的是,劉醒龍保持了一貫的清醒和準確——即便是故鄉(xiāng)書寫,也保持著問題意識和憂患意識,這是他作為一名理想主義寫作者的重要特征?!?br>  【編輯:祝潔】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