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每一個“世界第一”都是一封舉報信
2013-11-27 20:30:39 來源:

江蘇揚中7000萬建地標河豚塔,正申報吉尼斯紀錄。金光燦燦,搖頭擺尾,一條“河豚”躍出水面——這個黃銅披身的巨型雕塑,是江蘇揚中的新地標,也是剛開幕的第八屆江蘇省園博會的重要標志。僅就其本身的設計而言,足以引人注目乃至贊嘆。然而,不同的聲音在于,傾注7000萬元巨資興建這樣一個地標,真的值嗎?有網(wǎng)友直言,在中央八項規(guī)定、厲行節(jié)約等要求和精神下,與“面子工程”相比,民生實事才更加緊迫。更有網(wǎng)友吐槽:太湖邊是否也要樹個大螃蟹呢?(9月27日《現(xiàn)代快報》)

現(xiàn)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動輒就玩“拍腦袋決策”,大興土木搞“世界第一”,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展示自己的魄力和政績。類似現(xiàn)象頻頻見諸報端,早讓人產(chǎn)生了審丑疲勞,無力吐槽。但揚中這個7000萬建的“河豚塔”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乃是新聞中透露的兩個細節(jié):其一,該項目設計施工未采用招投標模式;其二,河豚塔項目造價中是否有水分,有待進一步公開。

據(jù)悉,承接了河豚塔項目的,是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該學院不但是河豚塔的設計單位,還是“總包”,承擔了從設計到施工等整個項目。政府相關人員表示,之所以不采用招投標的建設模式,是因為“不需要”、“也招不起來”,因為河豚塔的設計施工難度是非常大的,采用的理念和技術水準非常高;之所以選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因為此前揚中市政府的大樓也是他們的方案,“雙方有過合作”。這個邏輯有點亂。政府工程應當公開招標,這是常識,當?shù)貞{什么說“不需要”就“不需要”?你根本沒有進行招標,怎知“招不起來”?設計難度大、技術水準高,或許是真的;但你又怎知除了某學院,其他設計施工單位就無法擔此重任?此前有過合作,就能成為不經(jīng)招標就直接承攬工程的“通行證”嗎?尤其耐人尋味的是,盡管河豚塔的項目并未采用招投標形式,但揚中市領導于9月17日在對媒體記者介紹園博會籌辦情況時卻表示:“所有工程嚴格執(zhí)行招投標、政府采購、權力節(jié)點報告等制度……”睜眼說瞎話,是忽悠媒體和公眾,還是試圖“掩蓋”什么?

7000萬元的總體造價是高是低?記者采訪了建筑界、雕塑界人士,結合河豚塔項目方的介紹算了一筆賬,結果顯示主要的材料成本(黃銅和鋼材)加起來共約1020萬元,這一數(shù)字離7000萬元的總造價相去甚遠。那么,另外的近6000萬元造價又用到了哪些地方?這里邊有沒有水分,有沒有浪費,甚至是否存在一些貓膩?相關方面似乎應該公開各項費用,以消弭公眾的疑慮。

某些千奇百怪的所謂“世界第一”,一般都有幾個共同點:一是領導“拍腦袋決策”,未曾征求納稅人的意見;二是項目預算隨意性大,或者沒有進行招投標,或者只是搞個形式;三是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審計,很容易造成浪費和腐敗。要遏制各種華而不實的“世界第一”泛濫成災,一方面要對政府決策和公共財政支出進行有效監(jiān)管,確保公開透明;另一方面也要對類似行為進行嚴查深究。如果把每一個好大喜功的“世界第一”都當成是一封舉報信,徹查其背后可能存在一些違規(guī)甚至違法的問題,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玩那些“花活兒”?

相關評論: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