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厭學癥"需要我們換一個思路
2018-11-09 07:29:07 來源:長江日報-漢網(wǎng)

在大家的傳統(tǒng)觀念中,學習和游戲一直是一種“水火不融”的狀態(tài)。提及游戲,很多家長、老師都對其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影響孩子學習進步的罪魁禍首,甚至將“游戲”與“墮落”等同。他們的理由看起來十分充分,“電子游戲會讓孩子轉(zhuǎn)移本應該放在學習上的注意力”。那么游戲真的那么可怕,需要我們對其敬而遠之嗎?游戲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是否可以在教育中利用游戲機制,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近日在京舉辦的“大數(shù)據(jù)與教學變革”研討會上,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共同就教育游戲化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為什么游戲可以上癮而學習不會

首先需要知道游戲為什么那么吸引我們的孩子。外媒Games In Asia專欄作家艾恩·加內(nèi)爾曾在文章《中國的教育與癮》中提到,沉溺于游戲的虛幻世界,目的是逃避現(xiàn)實與尋求成就感。人們玩游戲,最主要的心理動機就是因為它很有趣,在這一點上,中國玩家和其他國家的玩家沒有什么區(qū)別。

最近一期的《知識就是力量》節(jié)目中,資深媒體人羅振宇也分享了他對游戲機制的看法。游戲之所以吸引人,無非三點:一是玩家的任何一個動作,游戲都會給出豐富的反饋;二是“不給無邊界的獎勵也不給剝奪性的懲罰”的游戲獎勵機制;三是“在線”。如果學習可以建立迅速的反饋機制、適當?shù)莫剟顧C制,那么學習也可能成為學生喜歡的一個“游戲”。在研討會上,幾位教育界學者專家就此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央電化教育館研究部蔣宇認為,以“闖關”“積分”等目標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可以使他們更快的獲得滿足,達到一種快樂的學習狀態(tài)。

在場的其他嘉賓也表示,“不是游戲容易上癮,而是任何能讓你贏,有競爭,能獲得強烈存在感的東西,都會上癮”。若是在學習中加入一些游戲中的激勵機制,是否就能讓學生獲得完成任務的“滿足感”,從而對學習“上癮”呢?

教育游戲機制的嘗試與探索

教育加入“趣味性”“游戲化”的元素其實很早就已經(jīng)開始:小學課本慢慢由黑白變成彩頁;老師每周會給作業(yè)完成優(yōu)秀的同學一朵“小紅花”獎勵……而在線上作業(yè)中引入“游戲化”教學機制,只是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而換了一種新形式的“鼓勵式教育”。

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不可否認的是,通過引入“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和理念,的確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帶來了積極的改變。

最近引發(fā)討論的一些在線教育產(chǎn)品,通過制定“闖關”做題和同學“PK”功能,配之豐富的動畫和場景帶入,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迅速反饋。這種計時、競賽式的作業(yè)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略微緊張卻專注度極高的學習氛圍,完成后收獲的獎勵或者是排名上升也讓學生獲得持續(xù)成就感,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現(xiàn)如今,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正是缺乏這樣一種吸引力。對此,蔣宇指出,傳統(tǒng)教育里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反饋不夠及時,目標不夠明確,這會使得原本就枯燥的學習變得更加讓學生提不起興趣。通過一些游戲元素或方法的加入,可以幫助促進學生將學習的外部動機轉(zhuǎn)化為內(nèi)部動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但現(xiàn)實情況是,面對教育的游戲化嘗試,社會上出現(xiàn)許多反對的聲音。他們主張“快刀斬亂麻”,把游戲化的元素全部從學習中剔除掉,禁止學生接觸“游戲”的一切機會。而這樣的行為無疑是背離了時代的發(fā)展進程。

游戲只是工具,本無好壞之分,關鍵是我們怎么使用。如果你用慣了汽車,你就很難回到馬背上的生活,信息時代也是如此。對于當代教育工作者來說,何不放開思路,把“游戲”對兒童的正面影響因素運用到學習上,最大化地利用游戲機制,將原本枯燥的學習變成孩子喜歡的“游戲”,也許這是一種未來教育的新形式。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