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2年市場監(jiān)管總局公布155批次不合格食品 較2021年減少61%
2023-02-10 10:24:00 來源:食品伙伴網
  食品伙伴網訊 根據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下稱“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的食品抽檢信息,食品伙伴網對2022年的食品抽檢情況進行了匯總。統計顯示,2022年市場監(jiān)管總局共發(fā)布了15期食品抽檢信息,包含一期月餅專項抽檢,共公布了155批次不合格食品,比2021年的399批次減少61%。
  4月公布的不合格食品數量最多
  按照抽檢公布日期的不同,食品伙伴網統計了2022年1-12月公布的不合格食品數量。統計顯示,4月公布的不合格食品數量最多,有47批次;2月、3月和10月未公布不合格食品信息。
2022年1-12月市場監(jiān)管總局公布的不合格食品批次數量
  不合格食品涉及26大類
  從類別上看,不合格食品涉及保健食品、餅干、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糕點、罐頭、酒類、冷凍飲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6大類。
不合格食品涉及的類別和批次數量
  其中,水果制品檢出不合格樣品數量最多,有24批次,不合格原因涉及食品添加劑使用和微生物污染問題。不合格水果制品中,有75%的水果制品檢出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絕大多數為亮藍、莧菜紅、胭脂紅、日落黃、檸檬黃等色素超標,超標的原因可能有:生產企業(yè)為改善產品色澤過量使用;企業(yè)摻假造假濫用色素;企業(yè)生產過程中計量不準;企業(yè)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了解而超限量添加或者未嚴格控制用量等。
  超六成問題為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劑使用
  統計還顯示,這些食品存在的問題中,超六成問題為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此外,還有部分食品檢出檢出非食用物質問題、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生物毒素問題、食品添加劑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問題、有機污染物污染問題、質量指標不達標問題、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問題、重金屬污染問題等。
  其中,以微生物污染問題居首,涉及霉菌、菌落總數、嗜滲酵母計數、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等指標。微生物超標會破壞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導致微生物超標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材料、生產環(huán)境以及設施消毒滅菌不徹底、人員操作不衛(wèi)生或不規(guī)范、運輸環(huán)節(jié)控制不力、產品包裝破損、貯藏或者銷售環(huán)節(jié)受到微生物污染等。因此,生產企業(yè)及銷售單位需從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控制,加強各方面管理,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對抽檢發(fā)現的不合格食品,各省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查清產品流向,督促企業(yè)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產品風險;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法從嚴處理。有關省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督促及時公開所采取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核查處置情況,并向總局報告。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news@foodmate.net。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