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食品包裝袋上都標有醒目的“QS”標志,作為質量安全的象征。從10月1日起,企業(yè)新生產的食品不能再使用“QS”標志,取而代之的是“SC”編碼。9月29日記者走訪山東省城多家大型商超了解到,目前在售的商品絕大多數都已經換上了SC編碼,“QS”標志已經很難尋到。
“以前外包裝上藍色的QS標志很顯眼,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就不見了。”在濟南歷山路一家連鎖大型超市的貨柜前,林女士拿起一包經常吃的燕麥片說,她注意到曾經醒目的“QS”標志早已不見了蹤影,但這是為何她卻不十分清楚。
記者也隨機查看了二十種食品,在食品生產許可證一欄,大多數已換成SC編碼,僅有1種食品的包裝上印有“QS”標志,生產日期為今年3月份左右。
據了解,QS標志是我國從2004年開始,在食品生產領域推行的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食品安全法》開始實施,《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以下稱《辦法》)作為配套法規(guī)同日施行,根據新規(guī)定,食品生產許可證由“QS+12位阿拉伯數字”改成了“SC+14位阿拉伯數字”,并取消藍色圖標。
《辦法》實施后,食品生產企業(yè)陸續(xù)進行換證,為能既盡快全面實施新的生產許可制度,又盡量避免生產者包裝材料和食品標簽浪費,《辦法》給予了生產者最長不超過三年過渡期。也就是說,“QS”標志最晚“服役”到今年9月30日,10月1日起生產的食品全部使用“SC”編碼。
據山東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食品監(jiān)管一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省所有持有“QS”編號證書的食品生產企業(yè),已全部更換為“SC”證書,目前已發(fā)放“SC”證書16101張。
據介紹,“SC”編碼代表企業(yè)唯一許可編碼,相當于企業(yè)的“身份證”,可以達到識別、查詢的目的,實現食品的追溯,增強食品生產企業(yè)的安全責任意識。
新版食品生產許可證改“一品一證”為“一企一證”,即同一個生產者從事食品生產,取得一個許可證,同時列出酒類、肉制品、糧食加工品等32大類,分類許可。“SC”編碼包含14個阿拉伯數字,從左至右依次為:3位食品類別編號、2位?。ㄗ灾螀^(qū)、直轄市)代碼、2位市(地)代碼、2位縣(區(qū))代碼、4位順序碼、1位校驗碼。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在今年10月1日前生產的QS食品,可繼續(xù)在市場上流通。“SC”只有編號而沒有標志,如果外包裝上既沒“QS”標志也沒有“SC”編號,則可以向當地食品監(jiān)管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