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設“午夜餐廳”
2018-01-25 08:42:00 來源:
  在北京,工作至深夜卻無處就餐的情況或將改變。近日,北京市商務委副主任孫堯透露,2018年北京市將支持商家開設24小時營業(yè)的“午夜餐廳”,以方便市民生活。分析人士指出,將24小時營業(yè)的“午夜餐廳”納入政策支持范疇,這在北京還是第一次。
  深夜“覓食”成難題
  “歲末年初,各種工作任務比較多,有時候加班到深夜已經是饑腸轆轆。”在北京市西城區(qū)金融街工作的胡先生感慨地說,身邊的很多上班族朋友也有這樣的經歷,夜里12點想吃口熱乎的飯菜,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更別說吃得健康營養(yǎng)了。“尤其是在這么冷的冬天,深夜‘覓食’成了難題,有時用‘饑寒交迫’來形容也不為過。”胡先生說。
  “臨近期末考試,我們一般吃完晚餐就去24小時營業(yè)的餐廳上自習,夜里餓了就直接點餐,既填飽肚子又能看書學習,兩不耽誤。”一些高校的學生反映說。
  專家表示,無論“上班族”加班、“學生黨”熬夜學習還是游客體驗城市夜生活,夜宵市場均存在較大消費潛力和提升空間,“午夜餐廳”或將迎來更大發(fā)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yè)所副研究員洪群聯對筆者表示,北京市擬將“午夜餐廳”納入相關政策支持范疇,主要考慮的是適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北京消費結構升級和變化的趨勢,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種消費結構變化不僅表現在“80后”“90后”“00后”人群日益成為消費主力,也反映了百姓生活向服務型、多樣化、個性化消費升級的趨勢。
  城市文化影響大
  餓了么外賣平臺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本地生活服務藍皮書》統計指出,人們一天24小時的訂餐分布正在變得更加均勻,夜宵訂單占比達9%。在最愛點夜宵的前十城市中,廣東包攬6席,訂單比例占全天20%,其中北京作為唯一入選的北方城市排名第6,當然這也與北方冬天時間較長、溫度較低有關。
  “一個城市夜宵是否活躍,反映了城市的人氣和活力,也是文化、經濟、人口、就業(yè)、財富、氣候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效果。”洪群聯分析稱,由于氣候原因,南方城市夜宵普遍比北方城市活躍。北京“午夜餐廳”的發(fā)展和興起是經濟發(fā)展、人口集聚、社會開放、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
  “午夜餐廳”興起的背后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洪群聯表示,對“午夜餐廳”而言,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是根本要求,與普通餐廳相比可能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市場規(guī)模不清、供求不匹配,可能影響商家經營管理,特別是區(qū)域布局和產品供應。二是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以往市場上曾出現過許多24小時營業(yè)餐廳,但多種因素導致餐廳夜晚營業(yè)時的產品供應品種少、質量差,影響了消費者體驗。
  加強夜宵市場調查研究,成為業(yè)界共識。專家表示,一方面應結合人口流動、居住分布現狀,利用網絡點餐、交通出行等大數據,了解夜宵需求的潛在規(guī)模、區(qū)域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優(yōu)化“午夜餐廳”網點布局;另一方面要督促“午夜餐廳”提供多樣化服務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多種業(yè)態(tài)共發(fā)展
  “午夜餐廳”是夜宵經濟的主要內容,但夜宵經濟并不局限于單純的餐飲服務,而是由夜間消費餐飲服務帶來的休閑、娛樂、購物等系列活動。
  “支持夜宵經濟發(fā)展既是培育消費新熱點,也是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洪群聯建議,一是可以探索建設若干夜市,加強餐廳衛(wèi)生等基礎條件建設,完善包括停車場在內的配套設施。二是鼓勵企業(yè)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和服務創(chuàng)新,借用互聯網技術和手段,促進餐飲和娛樂、購物等融合發(fā)展。三是完善監(jiān)管和優(yōu)化服務,特別是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維護良好市場秩序,形成有利于百姓夜間消費的市場環(huán)境。
  專家提醒,夜宵經濟作為餐飲業(yè)的一個細分領域,在滿足人們需求、促進消費升級方面,大有可為。當然,一些年輕群體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注重健康飲食、規(guī)律作息。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