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丁汀
通訊員 呂紅池
向奧晴是恩施州中心醫(yī)院的一名輸血科技師。今年32歲的她,更是無償獻血隊伍中的一名活躍分子。3800毫升、12次捐獻機采血小板的記錄,見證了她對無償獻血的熱愛與堅持。
接到求助電話,她立刻毫不猶豫地前往
12月2日,剛剛結(jié)束了早班的忙碌工作,向奧晴回到了家中,身上仍隱約飄散著消毒水的氣息。她匆匆扒拉了幾口溫熱的飯菜,正準備小憩片刻,為晚間5點即將開始的夜班養(yǎng)精蓄銳。就在這時,她的手機鈴聲驟然響起。
“奧晴,血站這邊有緊急輸血需求,患者情況危急,血小板用量大,你看方不方便來獻個血?”電話那頭,血站同事的聲音透露出焦急。向奧晴沒有片刻遲疑,幾乎是出于本能地答道:“沒問題,我馬上就來?!睊斓綦娫挘杆僬砗米约?,急匆匆地趕往血站。
下午2點,向奧晴抵達血站,熟練地完成了表格填寫和各項檢查。隨后,她躺在采血椅上,捐獻了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直到收到血液檢驗合格的通知短信,向奧晴心中的大石才終于落地。這樣的場景,對于向奧晴而言,早已不是第一次。每當接到求助的電話,她總是第一時間響應(yīng),在生命的接力賽上,她早已習以為常。
對于大量的血液需求,她在工作中深有體會?!拔以谳斞乒ぷ饔薪?0年時間了,只要是上班期間,隨時都有可能接到我們血液科電話要用血,特別是深夜要血的情況會很多。我們醫(yī)院在全州來說也是用血大戶,只有更多的人參加獻血,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無償獻血是另一種方式的救死扶傷
在大學里,向奧晴選擇了醫(yī)學檢驗這一專業(yè)方向,而她的無償獻血之旅,也正是在這段寶貴的大學時光中啟航。
2011年,身為大二學子的向奧晴,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也憧憬著走上獻血車奉獻“一臂之力”。然而,她未曾預(yù)料到,這次的“首獻”,會成為她人生中難以忘卻的一幕?!澳菚r,我自認為身體狀況良好,加之校園內(nèi)無償獻血的宣傳活動如火如荼,我便與同學相約,一同踏上了學校的采血車?!边z憾的是,由于缺乏足夠的準備,獻血后的向奧晴突感眩暈,隨即失去了意識,在采血車上暈倒。同學們見狀,連忙將她攙扶回宿舍,讓她安心休養(yǎng)。盡管這次“首獻”經(jīng)歷讓向奧晴心有余悸,但在后續(xù)的學習與工作中,她逐漸認識到血液在臨床救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顆獻血救人的種子,依舊在她心中頑強地生根發(fā)芽。
參加工作后,向奧晴如愿以償?shù)爻蔀榱艘幻斞萍紟?。在為患者配血的過程中,她一次次親眼見證了無償獻血對于挽救生命的重大意義,也更加堅定了她無償獻血的信念。
“工作中,我時常會遇到急需救治的患者。”向奧晴回憶道。有一次,一位自縣城轉(zhuǎn)運來的產(chǎn)婦因身體原因在分娩時大出血,而自己正是負責為這位產(chǎn)婦進行配血工作。在配血過程中,向奧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責任與使命?!澳且豢?,我深切地體會到血液的重要意義,每一袋血液都承載著一個生命的希望,關(guān)乎著一個家庭的幸福。對于我們輸血科技師而言,除了日常的配血工作外,無償獻血更是我們以另一種方式去救死扶傷?!?/p>
這件“小事”,她一直堅持在路上
“我覺得獻血并非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每個人在身體健康時能夠輕易做到的小事?!毕驃W晴對無償獻血持有積極而堅定的看法。她深知,在臨床醫(yī)療中,獻血者的數(shù)量仍遠未能滿足龐大的血液需求。她堅信,無償獻血對于那些突遭不幸或深受病痛折磨而亟需血液援助的患者而言,是無可替代的生命線。“對于那些因為白血病而失去造血功能的患者來說,無償獻血是他們維持生命的唯一希望,獻血這件事沒人來做也是不行的?!毕驃W晴說道。
只要自己的身體狀況允許,向奧晴就一直積極投身于這項公益事業(yè),“哪怕只是一年獻一次血,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彼粌H身體力行,更以行動感染著周圍的人,包括她的愛人。在她的影響下,原本從未獻過血的愛人現(xiàn)在每年至少會獻一次血,這在她看來,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愛的傳遞。
在恩施州中心醫(yī)院,像向奧晴一樣常年堅持捐獻血小板的醫(yī)護人員還有很多。今年以來,該院已有28名職工參加捐獻機采血小板。
“你獻一份,別人就用一份?!睉阎@一簡單的信念,向奧晴一直走在無償獻血的道路上。每當一聲求助的電話鈴聲響起,也有更多像向奧晴一樣的人毫不猶豫地奔赴在獻血的路上。談及未來,她說:“我將繼續(xù)在這條充滿愛與希望的道路上前行,為生命接力?!?/p>
(圖片來源:“恩施獻血”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