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wǎng)10月22日訊(通訊員 王振宇)雨滴穿越歲月而來,歌聲沿著詩行而來。10月21日晚,2018“詩漫江城”武漢詩歌節(jié)音樂會在卓爾書店中庭隆重舉行,致敬詩歌,禮贊時代。
深情吟誦的15首經典名篇如同萬花筒,帶領人們徜徉在詩歌的圣殿,映照改革開放40年輝煌歷程;詩歌穿越在歌舞樂曲、音樂劇中,如同一盞盞美酒佳釀,奉獻給觀眾一場詩意縈繞的藝術盛宴。85歲的臺灣詩人鄭愁予登臺深情吟誦一首《歸航曲》,帶給人們別樣感動。
鄭愁予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出席音樂會并致辭。他表示,武漢詩歌節(jié)讓詩歌走進公眾,已成為武漢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同時也是推動中國詩歌交流、創(chuàng)作與繁榮的重要窗口。他表示,詩歌是人類通向未來的精神通行證,將使明天充滿光明。
吉狄馬加
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劉醒龍在致辭中表示,因為歷次武漢詩歌節(jié)的多年堅守,將會讓人們記住今天的武漢,“若無詩歌,不愿武漢”。
劉醒龍
車延高、顏艾琳等海峽兩岸近百名知名詩人出席,新華網(wǎng)、長江云等8個平臺同步直播詩歌音樂會盛況,百萬觀眾共賞詩歌魅力,共度一個充滿詩意的美妙夜晚。晚會還將通過湖北衛(wèi)視對外轉播,向世界傳播武漢詩歌影響力。
一曲恢宏的《春天的故事》拉開晚會序幕。舒婷《初春》、 曾卓《懸崖邊的樹》 、顏艾琳《孩子磁場》、吉狄馬加《時間的入口》四首詩,或溫情婉轉、或沉郁頓挫、或激情飛揚,詩意地回顧那些年我們跋涉的足跡,展示了時代夢幻般的風景。
隨后,《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我不想說》等5首老歌聯(lián)唱,熟悉的旋律喚醒了奮斗者美好的回憶,帶給人們無限溫暖感動。
在優(yōu)雅的弦樂四重奏中,劉醒龍《大別山第一奇峰賦》、閻志《祖國》與艾青《我愛這土地》三首詩相繼濃情演繹,淋漓致盡地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對土地、對國家的熱愛。
85歲的鄭愁予先生溫暖慈祥,緩步登上舞臺,用飽經滄桑的聲音朗誦了自己的作品《歸航曲》。音樂響起、燈光傾瀉,老詩人風度依然,低低地吟唱——
“飄泊得很久,我想歸去了
彷佛,我不再屬於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懸的桅燈
摘下航程里最後的信號
我要歸去了……”
深情的朗誦中,寄予了多少游子的心聲。這是愛的歸來,是詩歌精神的歸航。鐫刻著時代記憶的經典詩人,真情的吟誦令人動容,全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
在鄭愁予蹣跚的背影中,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四韻》在寥寥音樂中從朗誦化為歌聲,淡淡的憂思,悵惘又明亮。
配樂組詩《沒有比書房更好的去處》、《珞珈山的櫻花》描摹了城市的湖光山色和生活的美好。武漢方言民謠音樂人馮翔一曲吉他彈唱《黃鶴樓》,散發(fā)著濃郁的漢韻,以親情的詠懷表達對城市文化的敬意。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寫下繁榮興盛的新篇章。雙人舞《初心》以旋轉的舞姿、靈動的跳躍吟誦人生的艷麗。由武漢高校8位俊男美女帶來的《長江青年頌》新風撲面,盡顯武漢新青年意氣風發(fā)的青春姿采。
詩歌劇《求索》設計精巧,氣勢磅礴,通過展現(xiàn)不同時代青年人“上下而求索”的情景,跨越時空與屈原進行對話,向愛國主義致敬。
詩歌是歲月最美妙的回聲,詩歌音樂會是詩意的紀念與到達,是欣逢知音的美好共鳴,也是詩歌風帆高高升起,再一次出發(fā)!